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
語 文
本試卷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22道小題,時量12分鐘,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第1至12小題,每題2分,共24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蘊藉(jiè) 瞥(piē)見 遏(è)制 殞(yǔn)身不恤
B.賄賂(luò) 沼(zhǎo)澤 翌(yì)年 毋(wù)庸置疑
C.洗滌(dí) 從(cóng)容 砥(dǐ)礪 忸(niǔ)怩不安
D.貶謫(zhé) 埋(mán)怨 毗(pí)鄰 迥(jiǒng)然不同
2.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駐足 徜徉 附加值 堅如磐石 B.廢墟 遨游 萬戶侯 終南捷徑
C.鑒賞 傾注 笑咪咪 娓娓到來 D.透徹 煎熬 俱樂部 搖搖欲墜
3.下列句子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演講辭作為演講時的文稿,除了具有觀點鮮明、邏輯性強的特點外,還要運用多種藝術手法,鼓舞聽眾的情緒和聽眾的共鳴。
B.當懷著感激之心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時,我們就會發現生活的美好,產生情感的共鳴,找到寫作的題材。
C.朗誦是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方式。通過朗誦,我們可以創造性地表現出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語言文字的音韻美。
D.講究文采并不是堆砌華麗辭藻,而是在準確表達內容的前提下,做到“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意蘊”。
4.下列對相關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恰當的一項是( )
A.《詩經》原稱《詩》,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共收錄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B.莊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的散文擅長用寓言故事說明道理,既富有想象力又具有現實主義風格。
C.對聯也叫楹聯、對子等,是獨立于詩詞曲賦等之外的一種傳統文學樣式。它由上聯和下聯組合而成,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D.新詩是五四前后才出現的。新詩的“新”,是相對古典詩歌而言的,“新”在用白話文寫詩,比較適合表現現代人的思想感情。
5.下列填入橫線處的句子,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辯論是一種常見的語言交流形式。參加辯論,首先 ,其次 ,再次 ,此外 。
①要求語言表達準確、簡潔、生動、連貫
②要廣泛搜集與辯題有關的資料,找好論據
③要認真研究辯題,從正反兩個方面把握辯題的內涵
④要深入分析對方觀點,推測對方所持的理由和依據,制定辯論的策略
A.③②④① B.①③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②③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6~8題。
找回對漢字的熱愛
張頤武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是中國人用于表達思維的文字符號 ,豐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國人有個經典的說法,叫做“讀書必先識字”。漢字是中華文化存在的基礎。漢字承載了許多歷史記憶,每個字都有文化內涵和很長的演化傳承;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和符號,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漢字起的作用,所謂“書同文”;漢字是當代文化傳播和交流的載體,它的文化內涵豐富豐厚。
在我看來,漢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點一畫,精妙組合。其次是意之美,漢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許多字都有自己的內涵和復雜的演變歷史,其中的意蘊很美。再次是聲韻美,漢字組合成詩文,聲韻組合很美。
二十世紀至今,漢字的書寫方式發生了兩次重大變化,從軟筆到硬筆,從書寫到輸入。兩次變化都深刻地改變了我們應用漢字的方式。當然,簡體字成為規范的正體字也是漢字在二十世紀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變化。簡體字是今天全球漢字應用的主流,也是漢字的現代規范寫法。這些變化之中,不變的是漢字本身。
如今,雖然漢字的普及程度,即識字率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大有提高,但我們對漢字的使用情況卻大不如前,胡亂書寫、使用漢字的狀況層出不窮,更別提遣詞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過一百多字,但這一百多字卻缺乏美感,乏味、單調,常出現成語使用不當、錯別字等現象。還有一種情況更為普遍,那就是提筆忘字,認得字卻想不起如何書寫。這種情況在成年人身上更為常見。
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便利,使用電腦打字讓撰寫文章、與他人交流都變得更為快捷。但同時,這種便捷卻無形中阻礙了我們對漢字的興趣。追求速度的心態讓我們一味快,卻忽視了漢字本身的意蘊。莫言就曾說過,使用電腦敲字撰文會使他常順手選用電腦提供給他的一些詞匯,而無法組織出具有獨特意蘊的新詞匯,所以他最終放棄使用電腦進行創作。另外,如今學生普遍課業重、壓力大,常為了就會考試而囫圇吞棗地接收學校老師授予的一切知識,這些知識不經過消化吸收、沒調動興趣,很容易學了便忘。
我們總以為漢語、漢字是我們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飯走咱一樣無需投入過多學習精力。這種認識偏差常導致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主觀地輕視學習漢字、漢語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數理化或英語能力的提高,最終導致我們在學生期間就不曾打下牢固的應用漢語、書寫漢字的能力。我常遺憾地發現,一些中文系、新聞系的大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當然,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在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學習后,也開始逐漸意識到傳統文化的缺失,對知識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會開始重視漢字的讀寫。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相關的電視節目應運而生。這是一個好現象,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學中文出身,卻也常感于自己文學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會出現提筆忘字的情況。因而,我覺得漢字、漢語是需要終身學習的。我們需要找回對漢字的熱愛,找回對母語的熱愛。
(選自《新湘評論》2013年第24期,有改動)
6.下列選項不屬于“漢字”作用的一項是( ) A.漢字承載了許多歷史記憶,每個字都有文化內涵和很長的演化傳承。B.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和符號,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漢字。C.漢字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厚,是當代文化傳播和交流的載體。D.漢字造字有六法,許多字都有自己的內涵和復雜的演變歷史。7.下列做法不屬于“找回對漢字的熱愛”措施的一項是( )〕A.領悟漢字本身的意蘊,體會漢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聲韻美。B.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減輕學習壓力,呼吁學生少上網和少發微博。C.掌握漢語、漢字的基本技能,提高應用漢語、書寫漢字的能力。D.加強對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推出漢字讀寫的電視節目。8.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二十世紀至今,漢字的書寫方式發生了兩次重大變化,每次變化都深刻地改變了我們應用漢字的方式。B.當今社會,胡亂書寫、使用漢字的狀況層出不窮;提筆忘字,認得字卻想不起如何書寫的現象則更為普遍。C.使用電腦打字讓撰寫文章,與他人交流都變得更為快捷,但這種便捷最終導致了人們忽視漢字本身的意蘊。D.我們總以為學習漢語、漢字無需投入過多的精力,這種認識偏差使得中文系、新聞系的大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題。游 褒 禪 山 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為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甚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參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已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厚,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
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好:喜好 B.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觀:景象C.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名:名稱10.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距其院東五里 其孰能譏之乎?B.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然力足以至焉C.有怠而欲出者 險以遠,則至者少D.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此余之所得也11.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與現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于是余有嘆焉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1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記敘與議論相結合的散文,闡釋了“學者”治學的道理。B.文章第一、二段是記游,記敘褒禪山的來歷和登山游賞的過程。C.文章第三、四段是議論,借游賞經歷抒發一番有關治學的心得體會。D.文章寫作技巧高明,記游是重點,為后文的議論作了很好的鋪墊。二、非選擇題(第13至22小題,共76分)13.請把上面文言文中劃橫 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⑴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譯文: ⑵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譯文: 14.默寫出下列空缺處的文字。(任選三題,每空1分,共6分)⑴不見復關, 。既見復關, 。(《詩經·衛風·氓》)⑵劍閣崢嶸而崔嵬, , 。(李白《蜀道難》)⑶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 , 。(蘇軾《赤壁賦》)⑷復為慷慨羽聲, , 。(《戰國策·荊軻刺秦王》)15.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每空2分,共4分)山 亭 夏 日
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首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描繪了 等景物,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表現了詩人 的生活狀態。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題。(15分)禮 物
趙凝
①那一年我家來了一個幫做家務的小阿姨,名叫雨花。雨花年紀雖輕,人卻有些木訥。她的劉海兒一直蓋到眉毛底下。她總是躲在厚厚的頭發后面用不安的眼神四處張望,干活兒的時候手凍得紅紅的。②母親說雨花這孩子干活倒很勤快,只是每天下樓買菜動作慢得很,每天9點多鐘就去了,要到快11點才回來,燒中飯常常都來不及。我跟我媽說從前那個小阿姨倒挺好的,下樓買菜要不了一刻鐘就回來了。③快過年了,我媽想放雨花的假讓她回老家,然而她不肯,說回去也沒什么意思。我們都明白她大概是想多掙那一個月的工資。家里人都說雨花表面看上去木訥,其實心性是很高的。我倒看不出來什么,只是看她平時抹東西的時候愛在琴凳上坐坐,有時也伸出紅蘿卜一樣的手指在鋼琴上杵兩下,看見有人來了就羞澀地把手指縮回到棉襖袖子里去,用另一只手里攥著的抹布在琴蓋上撣巴撣巴地擦著,裝著在搞衛生,偶爾弄響了琴鍵的樣子。她還喜歡在書柜前這兒摸摸那兒弄弄的。因我父親的書標有“概不外借”的字樣,她像個被拒之門外的孩子那樣站在書柜前,人也顯得矮了一截。④我媽是很舍得送衣服給小阿姨的,卻最看不得她浪費時間:“中午一大家子人等著吃飯呢,她可倒好,一下樓買菜影子都不見了。”⑤有一天上午9點多,雨花提著籃子又要下樓去買菜了,母親沖我呶呶嘴示意我跟上她去菜市場,看她到底每天拐到哪兒玩去了。雨花和我前后腳出了門。⑥那天天氣很好,陽光暖融融地照在格子磚地上,有穿得鼓鼓的小孩子在磚地上玩跳房子。雨花從孩子身邊繞過去的時候,照著一個梳了翹翹辮的女孩頭上輕拍了一下,那女孩看她一眼,說了句“討厭”,雨花就獨自一人邊走邊嘿嘿笑出聲來。她今天看上去心情很好。從我家到菜市場的路上有一排鐵柵欄,她走到那兒的時候就把一只手平伸開來,用手指尖“咯啷咯啷”地從那排柵欄上劃過去,好像在鋼琴上彈奏一個流暢的音階。⑦菜市場是擠在一條狹窄的馬路里的,離老遠就聽得見各種吆喝聲,提著籃子的雨花一會兒在我的視野里消失,一會兒又從另一處人堆里冒了出來,她買完菜往回走的時候,我終于發現了她的秘密——她拐進我家樓下的一家小書店,小書店的門是全玻璃的,里面的情形看得清清楚楚:雨花先是把那一籃子菜在門邊的空地上放下,然后她在書架上隨手抽出一兩本來翻翻,很快就放回了。她的舉動似乎是要讓人相信,她在挑書,她最終肯定會買下一本書走的。⑧她到她去熟了的地方站住,然后看也不看她從頭頂第三格抽下一本書來,稔熟地翻到其中的一個頁碼,聚精會神地讀起來。那是一本很厚的書,我看不清書名,但我可以斷定,那是一本小說。雨花走了以后,我從書架上把她看的書抽下來看,那是一本新版的《飄》。回到家我媽把我拉到一邊問這問那,我只敷衍了幾句。⑨過新年母親讓我們一人送一件小禮物給雨花。我妹送給雨花一只漂亮的發卡,我的禮物是包在紅紙里的,遲遲不肯拿出來給大家看。大年三十晚上我把我的禮物送給雨花——是那本《飄》。我期待著她感激而又快樂的表情,可是我看到的卻是另一種表情:雨花咧了咧嘴,顯得很不自然。⑩“我想你喜歡這本書,所以我就——”11 雨花的臉一下子漲得通紅,好像無地自容的樣子。我從來不知道一份禮物竟會如此傷害一個人的自尊心,然而一切都無法挽回了。雨花再也不到樓下拐角處的小書店里去看書了,我送她那本書也從未見她拿出來看過。16.結合文意,請寫出第①段“雨花年紀雖輕,人卻有些木訥”中“木訥”的含義。(3分)17.“我”對雨花的情感經歷了一個復雜的變化過程,請根據下面的提示各用一個詞語概括。(4分) 18.有人說,雨花的生活有三個世界:家中世界、外面世界和書中世界。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歸納出她在這三個世界中的表現。(4分) 19.文章寫我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把《飄》作為禮物送給雨花,卻弄得雨花滿臉通紅、“無地自容”,傷害了她的自尊心。說說這樣結尾有何妙處。(4分) 20.請按照提示及要求答題。(3分) 成語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字游戲。根據下面提示的成語,完成成語接龍。千軍萬馬→ → → 21.參照示例對“和諧”的理解和表達,請你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中選擇一個,寫出自己的理解。要求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30個字。(4分)示例:和諧是一個優美的音符,為社會譜寫了動聽的樂章。答: 作文(40分)22.以“ 陪伴我成長”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⑴先將題目補充完整,然后作文;⑵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⑶不少于700字;⑷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上一篇:浙江省杭州市2015年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卷及答案
下一篇:安徽省合肥市2015屆高三語文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試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