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須知:
1.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分別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紙規定的地方。
3.答題時,請按照答題紙上“注意事項”的要求,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規范答題,在本試卷紙上答題一律無效。
4.考試結束后,只需上交答題卷。
一、語言文字運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且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場(cháng)院四周都岑(cén)寂了下來,只有葦塘里蛙聲一片:老書記望著院子里剛收獲的玉米,感慨地說:“真是堆積如山哪!”
B.南曲柔緩婉轉的曲調,和北方遒勁(jìn)樸實的聲調不能互相調節,只好改弦更(gng)張,但無論南曲或北曲,都并未超出雜劇的范疇。
C.眾多大牌導演在蜇伏了一年以后,在市場的召(zhào)喚下紛紛“出山”爭霸天下,使得今年的華語片市場格外熱鬧;影片(pin)各具特色,不會混淆。
D.這是一幅飽蘸(zhàn)著大師才情的作品,無論誰見到,都會感到運籌帷幄的豪邁席卷而來,可以說它至今依然是我國這一領域的翹(qiào)楚。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3題。(5分)
中華山河表里形勝,自然的奇跡似乎是頑皮的山鹿率性奔躍之后留下的斑駁蹄印。
兩千余座石窟、十萬余尊佛像從北魏開始啟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時空廊坊。一代復一代的工匠勒繩搭架在山崖釬鑿錘打,勞作的汗漬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圖,他們濕漉漉的發髻幾近浸透了半個洛陽城。[甲]諸佛、菩薩、羅漢、力士、夜叉、飛天……,或立或坐或臥,姿態萬千,神情自若,既悲又憫,俯視世間蕓蕓眾生的喜怒哀樂。[乙]佛的目光要把這一切包涵,無論你是誰,從哪里來,在智慧與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都儼然一粒塵埃。[丙]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權勢,在此且放下——因為,你在佛的面前永遠是孩子。
2.文段中加點的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幾近 B.蕓蕓眾生 C.包涵 D.儼然
3.文段中畫線的甲、乙、丙句,標點有誤的一項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摩拜單車因為通過手機就能快速租用,半小時僅收取1元人民幣,押金也隨時可以退,所以用戶們認為租用它方便實惠。
B.某市一家影院決定,今后凡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觀眾,憑有效身份證件在周一至周五每日18時以前的所有電影場次中都可享受票價三折的優惠。
C.中國疾控中心主任認為,我國吸煙率的下降主要在于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識有所提高,但由于缺乏更加有力的控煙措施,使吸煙率的下降并沒有達到大家的預期。
D.為了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海航集團大力推動“空中通道”建設,它旗下的航空公司新開辟了65條國際航線可以直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相關地區。
5.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上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5個字。(3分)
哪怕是再大的圖書館, ,其實際用處就反不如那些規模雖小卻條理井然的圖書館。同樣, ,卻未經過自己頭腦的獨立思考而加以吸收,那么這些知識就遠不如那些雖所知不多卻經過認真思考的知識有價值。因為, ,他才能真正理解、掌握這些知識,并使其為己所用。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6.閱讀下列文字和圖片,完成題目。(6分)
2018年1月9日,云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新街鎮轉山包小學三年級的一名留守兒童王福滿頭頂風霜上學的照片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他被稱為“冰花男孩”。他的家離學校4.5公里,平時上學需走一個多小時。放學回家,完成作業后還要做家務。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北京,喜歡看科幻類書籍,他的心愿是當警察。
(1)給圖片擬一個標題,“冰花男孩”除外。(2分)
(2)針對上述圖文,談談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4分)
二、現代文閱讀(共3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10分)
材料一:
中學課程很多,你自然沒有許多的時間去讀課外書。但是你試撫心自問:你每天真抽不出一點鐘或半點鐘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點鐘,你每天至少可以讀三四頁,每月可以讀一百頁,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讀四五本書了何況你在假期中每天斷不會只能讀三四頁呢?你能否在課外讀書,不是你有沒有時間的問題,是你有沒有決心的問題。
人類學問逐天進步不止,你不努力跟著跑,使落伍退后,這固不消說。尤其要緊的是養成讀書的習慣,是在學問中尋出一種興趣。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說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你看現在許多叉麻雀抽鴉片的官僚們、紳商們,乃至于教員們,不大半由學生出身么?你慢些都鄙視他們,臨到你來,再看看你的成就罷!但是你如果在讀書中尋出一種趣味,你將來抵抗引誘的能力比別人定要大些。這種興趣你現在不能尋出,將來永不會尋出的。
關于讀書方法,我不能多說,只有兩點須在此約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須慢讀,須以批評態度衡量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剌激你思考。
(摘編自朱先潛《談讀書》)
材料二:
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都讀。如果你所讀的書都在你的能力范圍之內,你就沒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你必須能操縱超越你能力的書,或像我們所說的,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只有那樣的書能幫助你的思想增長。除非你能增長心智,否則你學不到東西。
我們說過很多次,一個好的讀者也是自我要求很高的讀者。他在閱讀時很主動,努力不懈。現在我們要談的是另外一些觀念。你想要用來練習閱讀技巧,尤其是分析閱讀技巧的書,一定要對你也有所要求。這些書一定要看起來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你大可不必擔心真的如此,只要你能運用我們所說的閱讀技巧,沒有一本書能逃開你的掌握。當然,這并不是說所有的技巧可以一下子像變魔術一樣讓你達到目標。無論你多么努力,總會有些書是跑在你前面的。事實上,這些書就是你要找的書,因為它們能讓你變成一個更有技巧的讀者。
有些讀者會有錯誤的觀念,以為那些書——對讀者的閱讀技巧不斷提出挑戰的書籍——都是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中的書。結果一般人都相信,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只有科學作品,或是哲學作品才是這種書。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已經說過,偉大的科學作品比一些非科學的書籍還要容易閱讀,因為這些科學作者很仔細地想要跟你達成共識,幫你找出關鍵主旨,同時還把論述說明清楚。在文學作品中,找不到這樣的幫助,所以長期來說,那些書才是要求最多、最難讀的書。譬如從許多方面來說,荷馬的書就比牛頓的書難讀——盡管你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可能對荷馬的體會較多。荷馬之所以難讀,是因為他所處理的主題是很難寫好的東西。
熟悉的領域中的書。結果一般人都相信,對大多數讀者來說,只有科學作品,或是哲學作品才是這種書。但是事實并非如此。我們已經說過,偉大的科學作品比一些非科學的書籍還要容易閱讀,因為這些科學作者很仔細地想要跟你達成共識,幫你找出關鍵主旨,同時還把論述說明清楚。在文學作品中,找不到這樣的幫助,所以長期來說,那些書才是要求最多、最難讀的書。譬如從許多方面來說,荷馬的書就比牛頓的書難讀——盡管你在第一次讀的時候,可能對荷馬的體會較多。荷馬之所以難讀,是因為他所處理的主題是很難寫好的東西。
讀一本好書,卻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最好的書對你的回饋也最多。當然,這樣的回饋分成兩種:
第一,當你成功地閱讀了一本難讀的好書之后,你的閱讀技巧必然增進了。第二——長期來說這一點更重要——一本好書能教你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讀得更好,還更懂得生命。你變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識——像只提供訊息的書所形成的那樣。你會成為一位智者,對人類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體認。
畢竟,人間有許多問題是沒有解決方案的。一些人與人之間,或人與非人世界之間的關系,誰也不能下定論這不光在科學與哲學的領域中是如此,因為關于自然與其定律,存在與演變,誰都還沒有,也永遠不可能達到最終的理解,就是在一些我們熟悉的日常事物,諸如男人與女人,父母與孩子,或上帝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都如此。這事你不能想太多,也想不好。偉大的經典就是在幫助你把這些問題想得更清楚一點,因為這些書的作者都是比一般人思想更深刻的人。
(摘編自艾德勒、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
7.下列不能作為“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的原因的一項是(3分)
A.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能使你增長心智。
B.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能使你分辨出哪些書有益。
C.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能把你變成一個更好的閱讀者。
D.閱讀超越你頭腦的書能使你提升閱讀能力。
8.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如果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就要被惡習慣引誘。
B.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所有的書都會在你的掌握之中,都能被你讀懂。
C.文學作品比科學作品和哲學作品難讀,是因為文學作品的主題往往是很難寫好的。
D.不光在科學與哲學領域,就是在日常生活領域,也都存在人類無法最終理解的問題。
9.概括兩則材料所指出的讀書作用分別是什么。(4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題。(20分)
一條繩索
【秘魯】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發現了一條從天上垂下來的繩索。
那條長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繩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層里,胡安一邊看看它一邊想身邊沒有人會相信他看到的這一幕。
“這孩子太孤獨,出現幻覺了。”聽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會這么說。“應該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最后她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見他爸爸正坐在門口的那段老樹干上。“有一條繩子從天上垂下來!”
胡安喊道。
父親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說的是一種奇怪的無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沒有人認真地對待這件事,然而他已經習慣了,人們總是把他當成一個小孩子,盡管他都快十歲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騎著自行車到處來去。都快十歲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騎著自行車到處來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發現的那條繩子非常粗大,我一個人沒法把它運回家。”胡安試著用父親的語言表達,想讓他別再像平時那樣用輕蔑的表情看著自己。
“請您跟我來一下吧,爸爸,就一會兒。”胡安哀求道。
但這仍是徒勞,父親不喜歡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歡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決定再次消失,重新向發現那條繩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紋絲不動,風吹拂著,但那條繩索仍定定地懸在那里,并不是繃緊了,只是靜靜的。胡安看了它一會兒,又向天上望去,尋找一種解釋,但是同樣一無所獲,這時他想到直到現在他還沒有碰過那條繩索,就決定碰碰看,好證明那是真實的,而不僅僅是種幻覺,或是海市晝樓,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繩索,決定走過去但因為某種原因,他,又想起了摟著繩索渴死的旅行來,不敢向前走一步。考慮了幾秒鐘后,他吸了一口氣,向前邁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離,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輕輕地碰了一下繩索。“很軟”。他想。
胡安決定拉一下那條繩索。他用雙手抓住繩索,使勁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沒發生,繩索頂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決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接著繩索縱身一跳,就像一個九歲的人猿泰山一樣吊在了繩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個小孩和三顆菜豆的故事,那個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種下了三顆菜豆,最后菜豆長成了一顆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長到了天上,那孩子順著它爬上去,在頂端發現了一座城堡,里面滿是財寶。但是真的是菜豆嗎?菜豆不會長成爬蔓植物呀,真是個奇怪的故事……
胡安學校的作業本上總是寫滿了老師的評語,說他是個非常不專心的孩子,喜歡在課堂上想入非非。現在胡安可給了所有那些老師一個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現了一條懸空的神奇的繩索。“我應該爬上去,我得看看這是什么。”他這樣想著,開始攀著繩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時候,就害怕得不敢繼續了,但是也沒有勇氣松開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該怎么辦,他的小手很疼,胳膊開始顫抖,他決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從家里隨便找個人來,讓他看看這條繩索。但是他剛準備動一下,就感到繩索開始下降。
突然,從很高的地方傳來一聲: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繩索開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終于從固定它的地方松開了。
繩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絕望地挪動著胳膊,這時他,感到繩索濕透了……他終于從里面鉆了出來,一溜煙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聽胡安解釋,他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開始下著細雨;一頓懲罰后,他上樓回到自己的房間,透過窗戶看著雨,無法講述自己的奇遇。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決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無法回到發現繩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監視著他,同時全家人都受夠了那場綿綿不絕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是那場雨的罪魁禍首……
在繩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個湖;隨著時間的流逝,湖帶來了植物,植物引來了動物,大草原變成了一個山谷;七十年后,那個被稱為“拉坎提亞”的山谷里的湖成了當地河鱒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邊和孩子們在湖里游玩,一邊與好幾個釣魚愛好者和漁夫一起釣著河鱒。但是一些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個人沒有在垂釣,那是一個老人,他看著在這沁涼的湖水,似乎在思念著什么,看了他好一會兒,我禁不住好奇心驅使,上前問他在找什么。
“我的繩子。”他回答道。
(《譯林》2010年第2期,有刪改)
10.這篇小說的敘事角度前后有什么不一致?請你談談作者這樣處理的用意。(4分)
11.賞析文中劃線語段。(5分)
12.文中插入了“三顆菜豆”的童話以及胡安平時在學校的表現,這一插敘有何作用。(5分)
13.這篇小說體現了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小說風格,請你列舉文中各有哪些“魔幻”與“現實”的內容,并就此談談你對小說主題的理解。(6分)
三、古代詩文閱讀(共40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20分)
《天工開物》序
【明】宋應星
天覆地載,物數號萬,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遺,豈人力也哉?事物而既萬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識之,其與幾何?萬事萬物之中,其無益生人與有益者,各載其半;世有聰明博物者,稠人推焉。乃棗梨之花未賞,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鮮經,而侈談莒鼎畫工好圖鬼魅而惡犬馬,即鄭僑、晉華,豈足為烈哉?
幸生圣明極盛之世,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官商,橫游薊北。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若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視燕、秦方物,已成夷產;從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肅慎之矢也。且夫王孫帝子,生長深宮,御廚玉粒正香,而欲觀耒(耒呂);尚宮錦衣方剪,而想象機絲。當斯時也,披圖一觀,如獲重寶矣!年來著書一種,名曰《天工開物》。傷哉貧也!欲購奇考證而乏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而寫之豈有當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誠意動天,心靈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長可取,必勤勤懇懇而契合焉。昨歲《畫音歸正》,由先生而授梓;茲有復命,復取此卷而繼起為之,其亦鳳緣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觀眾”“樂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臨梓刪去。丐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
時崇禎丁丑孟夏月,奉新宋應星書于家食之問堂。
(選自《天工開物》)
【注釋】楚萍:楚國的浮萍。苔鼎:苔國的銅鼎。鄭僑:鄭國的子產。晉華:晉朝的張華,編篡有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肅慎:先秦古國名。
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稠人推焉 稠人:眾人 B.釜之范鮮經 范:模樣
C.由先生而授梓 授梓:付印 D.丐大業文人 丐:希望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世有聰明博物者 客有吹洞蕭者
B.而乏洛下之資 不知老之將至
C.其亦鳳緣之所召哉 重為鄉黨所笑
D.必勤勤懇懇而契合焉 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
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認為,畫圖的人喜歡畫未曾見過的鬼魅,而厭惡畫實有其物的犬馬,因為人們喜歡追求談論一些虛無縹緲的事物而不愿了解具體實際的東西。
B.作者認為要了解世上的萬物,一般都要通過別人的講述或自己親眼見到才能實現,而《天工開物》則用書本的方式為人們了解事物開辟了新的途徑。
C.作者指出本書是以“貴五谷而賤金玉”的次序編寫,且本書討論的盡是與功名進取毫無關系的事物,表達了作者對科舉制度的不滿。
D.作者說明本書是他在困苦的條件下寫出的,沒有條件做充分考證,僅憑自己的孤陋寡聞而寫之,難免有不當之處,體現了審慎的科學態度。
17.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欲購奇考證而乏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而寫之豈有當哉
1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若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視燕、秦方物,已成夷產:從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肅慎之矢也?5分)
(2)當斯時也,披圖一觀,如獲重寶矣!(3分)
(二)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9-20題。(8分)
滿江紅·金陵懷古
〈元)薩都剌
六代豪華,春去也、更無消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聽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織。懷故國,空陳跡。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玉樹歌殘秋露冷,胭脂井壞寒螀泣。到如今、只有蔣山青,秦淮碧!
【注】玉樹:陳后主所制艷曲《玉樹后庭花》,歷來被認為是亡國之音。胭脂井:陳后主躲隋兵于此井,又名辱井。寒螀:古書上說的一種蟬。
19.下闋“故國”呼應上闋 ,點出了詩人“愁如織”的原因。(2分)
20.簡要賞析上闋的對比藝術。(6分)
(三)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篇》)
子擊磬于衛,有荷簣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論語·憲問篇》)
21.在孔子看來,“知者”的主要特點是,“仁者”的主要特點是。(2分)
22.結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文中的“荷簣者”是“知者”還是“仁者”,為什么?(4分)
(四)古詩文默寫。(6分)
2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選3小題)(6分)
(1)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 。(《論語》
(2) ,則芥為之舟; ,水淺而舟大也。(莊子《逍遙游》)
(3)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駕一葉之扁舟, 。(蘇軾《赤壁賦》)
(4)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 。(李白《蜀道難》)
(5)柔情似水, ,忍顧鵲橋歸路。 ,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浣溪沙》)
四、作文(60分)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中國從孔子時代起就強調子女要“孝順”父母,在父母面前永遠保持發自內心的和顏悅色。中國子女成年自立后往往和原生家庭依然有著密切的聯系,父母往往也習慣于為子女的人生作出規劃,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一般比較親近。
西方自雅典城邦時代起,他們的倫理和文化就是以個人為本位的,父母與子女之間沒有孝順的概念,只有“友愛”的說法。子女成年之后即離開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體系,父母也從不對子女的將來做過多的干涉或過分的幫助,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比較松散而平等。
作為一名即將成年的高三學子,你有什么體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注意】
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浙江省2019屆高三語文第一次聯考參考答案
1.A(B.勁(jìng)C.“蟄伏”,“片”(piàn)D.翹(qiáo)楚)
2.C(“包涵”應為“包容”或“包含”)
3.A(“飛天……,或立或坐或臥”應為“飛天……或立或坐或臥”)
4.B(A關聯詞語位置不當,“因為”移到句首C.后半句濫用介詞,主語殘缺,去掉“由于”或“使”。D.句式雜糅,可改為“新開辟了65條國際航線,這些航線可以直飛……地區”)
5.如果它藏書豐富卻雜亂無章浙江高考墻
如果一個人擁有大量的知識
只有那些經過深思熟慮的東西才能成為他的真知
6.(1)示例:風雪求學路冰雪中綻放的夢想冰冷風霜路,熾熱求學心
(2)示例:“冰花男孩”步行一個多小時上學,凍得頭上結滿了冰花,臉頰通紅,卻依然堅持夢想。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生活、學習條件都比“冰花男孩”好,更應以他為榜樣,學習他勤奮好學、不畏艱難的精神。(評分參考:一要評論材料,二要聯系現實;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7.B(結合材料二第一段可以看出來)
8.D(A項材料一第二段,“沒有一種正常嗜好,沒有一種在閑暇時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東西”,不能等同于“沒有養成讀書習慣”,“說不定要”也不同于“就要”,把或然變成了必然;B項材料二第二段,“只要你能運用我們所說的閱讀技巧,沒有一本書能逃開你的掌握”,“掌握”不能等同于“讀懂”;C項材料二第三段,“偉大的科學作品比一些非科學的書籍還要容易閱讀,因為這些科學作者很仔細地想要跟你達成共識,幫你找出關鍵主旨,同時還把論述說明清楚。在文學作品中,找不到這樣的幫助,所以長期來說,那些書才是要求最多,最難讀的書”,同時還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主題難寫好是針對荷馬而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
9.材料一:讀書能讓人尋出某種人生趣味,提升抵抗引誘的能力。材料二:讀書能提升閱讀技巧,增進人們對世界與自身的了解。(針對兩段材料,意思對即可)
10.前面是全知視角(上帝俯瞰),后兩段是有限視角(凡人眼光)。(2分)視角的轉換使得故事既有魔幻性又有現實性。(2分)
11.運用動作描寫(細節描寫)、心理描寫和比喻手法(每種手法各1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胡安見到繩索時恐懼又好奇的心理(1分),并終于在好奇心的激發下嘗試付諸行動的情形(1分)。(意思對即可)
12.豐富文章內容,更增添了文章的魔幻性。舒緩了文章的情節進程,使小說跌宕起伏。突出了胡安富有想象力的特點,使人物形象更具普遍性。將成人對想象力的態度與孩童進行對比,凸顯主題。(答到一點給2分,答到兩點給4分,答到三點給5分)
13.魔幻的內容:一條從天而降的繩子;繩子落下將胡安埋在里面;繩子落下的地方形成了一個湖泊。(寫出兩點即得2分)
現實的內容:發現繩子后胡安內心的反應;成年人對胡安的態度;胡安爬繩子的細節;多年后形成的那個湖的環境。(寫出兩點即得2分)
小說主題:通過講述一個外表魔幻,內在真實的故事,表達了對孩童好奇心與想象力的珍視與推崇,以及對成人世界扼殺孩童好奇心與想象力的控訴。(2分)
14.D(丐:請求,乞求)
15.D(連詞,表修飾。A.……的人/定語后置標志。B.的/取消句子獨立性。C.放在動詞前構成“所”字結構/為……所,表被動)
16.C(表達了作者對科舉制度的不滿,無中生有)
17.欲購奇考證/而乏洛下之資/欲招致同人//商略贗真/而缺陳思之館/隨其孤陋見聞/藏諸方寸而寫之/豈有當哉?(斷對一處給0.5分,斷錯一處扣0.5分,“//”為可斷可不斷。)
18.(1)如果士人生在南宋末年,他們會把河北、陜西的土產,看成外國的產品;與外國通商所換得的皮裘、帽子,和(古代得到)肅慎國(進貢)的弓矢,又有什么不同呢?(“季”“視”“殊”各1分,反問語氣1分,大意1分)
(2)在這個時候,打開圖冊一看,就像獲得至寶一樣啊!(“斯”“披”各1分,大意1分)
19.六代豪華(2分)
20.將歷史上六代的豪華與今日的了無蹤跡構成對比;將山川形勝依舊與人事已非從前構成對比;化用典故,王謝堂、烏衣巷的今昔構成對比;將春潮急涌之動與孤城寂寞之靜構成對比。(上述對比中答到一點給2分,答到任意兩點即給4分)多重對比,虛實相對,層層推進,委婉地抒發了詩人金陵懷古時油然而生的昔盛今衰、世事無常的悲愁。(2分)
21.靈動(1分,意思對即可)沉穩(1分,意思對即可)
22.是知者。(1分)他能從孔子琴聲中聽出言外之意,可見是一個知者;從文中他主張的“深則厲、淺則揭”可知,他是一個通權達變之人。(答出一點給
1分,答出兩點給3分)
23.(6分)
(1)往者不可諫 來者猶可追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置杯焉則膠
(3)侶魚蝦而友麋鹿 舉匏尊以相屬
(4)捫參歷井仰脅息 以手撫膺坐長嘆
(5)佳期如夢 兩情若是久長時
24.參照《2018年浙江省高考評分標準》評分,基準分44分。
寫作提示:
寫議論文重在辯證思維,若贊同中國式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則需把西方式子女與父母的關系作為對比點深入闡述;反之亦然。也可評述兩種關系各自的優點或缺點。
寫記敘文則需有相關的生活情境、具體的生活事件和深度的情感體驗,并滲透對中西倫理文化的認知和態度。
【參考譯文】
上天覆蓋之下,大地承載之上,物種稱得上有萬種之多,而萬事萬物隨機變化,成為各種形態,而一點也沒有遺漏,難道是人力造成的嗎?事物已經有上萬種了,如果等到別人的口頭講述和自己親眼見到然后了解它們,又能知道多少呢?萬事萬物之中,對人生沒有好處和有好處的,各占一半;世上有聰明博通事物的人,必為眾人推崇。但是有的人連交梨、火棗都沒有看過,就想揣度楚王得萍的吉兇;連釜的模樣都沒有見過,就想大談莒鼎的真假。畫圖的人喜歡畫未曾見過的鬼魅,而討厭畫實有其物的犬馬,那么就算是鄭國的子產、晉朝的張華,又有什么值得稱美的呢?
幸運地生在圣明強盛的時代,西南地區云南的車馬,可以直通東北的遼陽;嶺南邊地的游宦和商人,可以橫游河北一帶。在這萬里的區域內,有什么事物不能耳聞目見呢?如果士人生在南宋末年,他們會把河北、陜西的土產,看成外國的產品;與外國通商所換得的皮裘、帽子,和古代得到肅慎國進貢的弓矢,又有什么不同呢?而帝王的子孫,在深宮中長大,御廚里正飄著米飯的香味,卻想觀看種田的農具;宮女正在剪裁華美的衣服,卻想象著機杼織布的情形。在這個時候,打開與這些相關的圖案一看,不就像獲得至寶一樣嗎?近年來寫了一部書,名叫《天工開物》。可惜家中太窮困了,想購買一些奇巧的東西用于考證,卻缺乏錢財;想要招集嗜好相同的朋友,討論物品的真偽,卻沒有招待的館舍。只能照著藏在心中的孤陋見聞寫出來,難道會很妥當嗎?我的好友涂伯聚先生,誠意可以感動上天,心智可以探知事理,凡是古往今來的簡短嘉言,有一點可取的,一定誠心誠意地照著去做。去年,我所寫的《畫音歸正》,就由先生印刷;現在又有吩咐,要接著印刷這一部書,這種情誼或許是前世因緣所帶來的吧!
本書分成前后兩卷,是以五谷為貴而以金玉為賤的意思,“觀象”、“樂律”兩卷,其中的啟發過于精深,自量不是我能勝任的事,所以在將要印刷時,把它刪去。追求功名的文士,可以將此書丟棄在桌子上,因為這書和求取功名,一點關系也沒有。
明思宗崇禎十年(1637)四月,奉新宋應星寫于家食之問堂。
上一篇:2018年廣西省百色市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下一篇:廣西省梧州市2019屆高三語文畢業班摸底調研考試試卷及答案詳解